固原市农牧局强化“三项措施”助推人才工作见实效

发表日期:2018-01-17来源:  编辑:

2017年,市农牧局聚焦1+4”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和脱贫攻坚,突出目标导向、需求导向和问题导向,强化“三项措施”助推人才工作见实效。

   一是强化培训模式创新,提升培训效果。充分发挥农广校、农业技术推广单位的人才培养优势,着力把农民培养成农村实用人才、把实用人才培养成致富带头人,形成群众跟着致富带头人走、致富带头人跟着产业走、产业跟着市场走的人才培养模式。依托龙头企业、合作组织、家庭农场等创建的草畜、马铃薯、冷凉蔬菜、特色种养、休闲农业产业基地,筛选产业带动能力强、设施完善及培训功能健全的产业基地进行综合考核验收,认定挂牌“固原市农村实用人才实训基地”25个,支持25个实训基地主推农民“田间学校”培训模式,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25期950人;以全市34个农民“田间学校”为平台,开展以“农民”为中心、以“田间”为课堂、以“实践”为手段、以“能力建设”为目的,组织农民亲身参与调查、分析、讨论和解决“1+4”特色产业生产活动中的技术、营销等问题,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131期6665人;采取“走出去、引进来”、田间课堂、高层专题讲堂、巡回讲堂等相融合的培训方式,组织农村“两个带头人”、新型经营主体、建档立卡贫困户在市内产业基地培训实训,外赴陕西东韩、西北农林科技大学、青海农科院等实地学习肉牛、马铃薯、冷凉蔬菜等外省区产业的先进技术和经营模式,使他们开阔眼界、转变观念、提升能力。共举办市外培训52期2612人,举办“田间课堂”18期1776人,举办草畜、马铃薯、小杂粮及养蜂等产业高层专题讲堂5期732人,举办巡回讲堂11期687人。二是强化组建专家团队,培养产业人才。实施“1+4”特色产业全产业链人才工程,聚集草畜、马铃薯、冷凉蔬菜、特色种养等产业,柔性引进国家肉牛牦牛、马铃薯、冷凉蔬菜、小杂粮及养蜂等产业技术体系首席岗位科学家曹兵海、金黎平、杜永臣、冯佰利、吴杰等专家学者25人组建了5个专家服务团队,指导“1+4”特色农业产业体系、生产体系、经营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建设,培养产业领军人才33人、专业技术骨干人才176人、农村实用人才3.05万人。三是强化专技队伍,提升综合能力。坚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制度,坚持针对性与实效性并重,重视人才培养。根据产业发展需求,定制营养“套餐”,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及素质提升培训30期2500人次。依托农业部、自治区农牧厅等举办的专技人才研修班、研讨会、培训班等输送专技人员309人(次)参加培训;重视人才引进,坚持“一事一议”、刚性引进原则,我局引进肉牛胚胎移植高层次技术人才1名,积极支持该同志开展基础母牛“双犊”技术试验和肉牛良种胚胎移植试验,取得了明显成效;重视高层次人才培养,深入开展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、塞上农业专家、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、青年拔尖人才等评选活动,向自治区农牧厅推荐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各1名、享受自治区政府特殊津贴2名、塞上农业专家3名、青年拔尖人才7名。 

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